close

自由.jpg  

書頁翻到最後一頁的那天,我讓日子像平常那樣過了,彷彿沒有經歷過這本書中的任何洗滌或是任何一點對心靈的碰撞都沒有。我終於了解,為什麼會有這個引言故事:

 

一對美國夫妻,渡假時帯著孩子跟《自由》上路,假期間兩人輪流陪孩子,讓另一半專心讀它,丈夫先看完,假期結束那天,妻子在機場等待行李時看完最後一章。從機場開車回家途中,夫妻倆想聊點什麼,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等到沉默的第十天,我再次從書架上拾起這本書,想找我失落的思緒,想要了解為什麼它讓我哽住喉嚨、不肯回顧思考的原因。

  好像是「太痛」的一個故事,當我第一次望見背叛、苦痛的事實,很戲劇性的渴望好人有好報,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但它不是一個通俗能夠清楚分辨是非黑白的故事,它告訴讀者的是每個人都有殘缺的地方,接受自己性格中的不完整,而不完整的人還是有資格得到幸福。

  以「自由」為題,卻透出不自由的結果。有些人暴衝了,像佩蒂、理查、喬伊,他們幾乎可以說是同一類人,他們好勝並懂得爭取,無法控制自己追尋自由,拚命的照自由意志去做,最後傷害他人並自傷,呈現一個破碎的斷面。給再多的愛都不夠,愛再多也不完整。因為他們想要的更多,他們沒看見眼前的幸福,不肯壓抑自己的自由半刻,於是他們放任自由,最後也沒得到想要的幸福。

  佩蒂無限制的輸出她的關愛給兒子喬伊,溺愛的結果是喬伊無法喘息,他要自由,所以他逃跑了,留下佩蒂變成一個憤世嫉俗的母親。佩蒂無法壓抑,她是如此自由的人,她必須要尋找出口,於是她便任自己的感覺引領和理查發生了無可挽回的關係。在人前,佩蒂總是習慣自憐,她性格中易過度貶低自己的部份,讓她無法不讓他人厭煩。以至於她得到了那麼多丈夫的愛、理查的愛,卻無法停止眼睜睜望著自己失去那些愛。她因為擁有過多的自由而可憐她自己。在她全然的自由中,她所找到的卻似乎只有更多的痛苦。

  理查天生就是個受人注目的對象,除了他英俊的外表以及從事的樂團工作,他瀟灑的天性讓人無法不喜歡他。然而他總是傷害別人的心,不論是女人還是男人。唯一他真正喜歡的人,也真正喜歡他的人是沃爾特,他曾經把持的很好,直到他放任了自由,讓「性」做決定,他也失去了他最重要的朋友。理查個性中的陰暗面是他無止息的「抑鬱」,悲觀、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不配享有權利、無法從快樂中獲得滿足。所以當他的事業成功後,他擁有了名利卻無法隨心所欲的做自己。他立刻發覺過了青春期之後,他還沒有這麼自由過,而他也從未比現在更接近放棄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必須是在困境和壞消息之下,激發自己的勇敢無懼而去完成,所以他當受到認同後反而不快樂,陰鬱的環境才是他生存所必需的。於是理查放棄了一切,或說搗毀了一切,只因他想感受到自己生存著。

  喬伊比佩蒂和理查都幸運許多,他是新的一代,世界一開始就是繞他運轉,他從小就是眾人目光的焦點,他也知道如何讓自己看起來更「酷」,使別人甘拜下風。他的成長經歷讓他覺得自己的人生註定是幸運的,直到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眾人的焦點轉向受難者家屬、救援、作戰、中東議題,他不再受到青睞,而他也不能忍受這樣的漠視。在正常的世界中,他便能擁有他要的勝利,但當秩序被打亂,一切前途都不確定了。康妮是他的玩物,讓他有高高在上錯覺的死忠支持者,從青春期他便享受著康妮毫無保留的奉獻。他的計畫是大學後便拋棄康妮,再闖出自己擠升上流社會的一片天,但九一一後,面對愈來愈不確定的世界,他亟欲救贖與逃避,於是更是深陷康妮給的關愛之中。康妮的態度將喬伊信奉為此生的目標,也讓喬伊了解到,濫用自由是有代價的,「他在高中時享受的樂趣,其實附加了有不斷膨脹的高額利息,而這筆債務可能還在人生的正前方等著他。喬伊最終是幸運的,他懂得如何踩煞車,如何不讓自由暴衝到失去所有已得到的幸福。

  佩蒂、理查、喬伊都有他們性格上的缺陷,他們似乎生在福中不知福,一味的要去追逐更多不屬於他們的東西,或是毀掉既有的美好以成就他們性格中的缺陷。他們太自由,只想著自己要的,不去在乎其他的東西,於是遇到困境他們便會發現自己孤立無援。這三個人先是彼此求援,佩蒂→理查、理查→佩蒂、喬伊→佩蒂,非常有趣的,三個自由的人只是自說自話,並把事情引導到更不快樂的結尾,等到他們向外求援,佩蒂→潔西卡、理查→樂團、喬伊→喬納森,他們才發現當初自由的對他人不屑一顧,現在才來要求別人施捨一些關愛是自私又愚蠢,自然得不到什麼良好的回應,也只是徒增「失去」的感覺而已。「善用汝之自由」潔西卡大學校園中的一塊石碑,可說是告誡這三人的言語,也是貫串全書的核心。

  沃爾特、康妮可說是本書自制的代表,他們很節制的壓抑著自己的自由,為了心愛的人奉獻、犧牲,也隱忍自己不受重視的感覺。康妮的「好」近乎一種病態的盲目崇拜,她覺得自己的不被愛是因為做錯事,而她只能靠傷害自己來懲罰自己。沃爾特的「好」是神聖不可侵害的,他的高道德感讓他不願意也不樂見自己去傷害任何人。沃爾特因為童年的陰影,讓他養成為家庭犧牲,善於照顧人的本性,面對對他不甚熱情且三心兩意的妻子,他也始終呵護有佳。在做一個父親來說他欠缺的是一種強勢與武斷,首章即斷言「公平也好,不公平也罷,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這個局或多或少是沃爾特自己造成的,是這個老好人的錯。」他應該要當家族的核心,適時的拉緊維繫家庭的線,不是讓他過於自由的妻子與兒子恣意亂飛。佩蒂不是不愛沃爾特,是她也需要被丈夫「佔有」的感覺,喬伊不是不尊重父親,是沃爾特給了他太多難以靠近的距離。沃爾特的確是個好人,但他在山頂開採一事上眼光過於狹隘,他只專注於結果,不在乎過程。這似乎也是他面對所有事情的方式,隱隱覺得不太對勁,卻還是相信只能這樣去做。所以當他遇到樂觀明亮且實際的拉麗莎會忍不住愛上她的全部,她不為感情所囿就事論事的態度,以及他欠缺的果斷與直率。

  每個人都有不能選擇的家庭背景,以及自己性格上的矛盾。在第二次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真正感受到環境是如何造就一個人,而我們不能為這些他們不能選擇的環境苛責每個不完整的靈魂。因為深刻的了解,沒有人是不能去愛的。佩蒂原諒了她的家人,並了解她父親未說出口的愛,也感激自己並沒有受到溺愛,以致於還能自食其力的過正常的生活,甚至在父親去世後擔負起家族和諧的推手。沃爾特和他的酒鬼哥哥從來是水火不容,但在一定的歲月以後,看到對方飽經風霜並無恨意的與他侃侃而談,曾經不合的記憶也隨風飄走。喬伊和沃爾特凍結的父子關係,也在各自承認失敗後重燃希望。幾乎所有的錯誤都可以被原諒,在我們理解他人之後,爭個是非對錯,或是懷抱不快繼續生活是沒有必要的。

  傷口不需要紀念只需要被理解,而我們即使帶著傷即使不完整也能成為擁有幸福的人。在看這些和解的篇章時,我第一次感受到此書的真義,也隱隱激動的掉了幾滴淚。跟第一次比,我不再只看到醜陋的背叛與傷痕,而是更多的包容與理解。理查是內在脆弱的人,他一生都在擺著酷的姿態,所以他才會羨慕沃爾特的踏實,才會想要沃爾特的佩蒂。而或許每個人都恐懼真正的幸福,因為覺得自己不完美,不配得到幸福,才會在擁有很多後還覺得不足夠。踏實地成為確定的某種人,而不是一組互相矛盾、有好幾種可能性的人,卻是舒適而輕鬆的。這是喬伊後來看透的事實,他終於不再心猿意馬,才能順利過之後他想要的人生而不再走錯路。

  自由很可貴,對美國的窮人來說更是不可剝奪的權利。作者討論一個家庭的故事,刻畫深入細密,同時也點出美國社會的現況,包括自由的濫用是如何毀滅環境或是將自由無限擴大後所引起的戰爭如何殘害在戰場上的同胞。作者藉此故事拋出了「太自由」其實「不自由」的論點,我看到自由應該是受到節制的,並且需要更多的理解,才能不讓自己被彼此的自由所害。這是一部格局很大的書,主軸是壓在一個家庭中,卻可以擴大理解到整個時代,除了針對人性有深層的刻畫,同時帶領讀者反思什麼才是剛好的自由。自由帶給我們的,像潘朵拉打開盒子後四處飛散的幸與不幸,我們唯一能做的,不是拋棄自由,而是善用汝之自由」,我想這才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

 

《自由》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輕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